没想到我现在已这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今年已经是我在香港的第四年了。从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到渐渐走向成熟,我特别感激这个城市,是香港塑造了今日的我。有朋友和我说,我在香港的四年是光速成长的四年,我想也是的,不断地寻找学习和生活的平衡,不断地探索我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漫漫长路,终有答案。
语言关
我大一开始,就经历过歧视。初来乍到,我不会讲粤语。香港的学校往往有一周的迎新周,当地也称之为”orientation week”。因为语言障碍,本地同学不和我玩,而且刚来的我也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伙伴。但生活总是这样,给你的挫折都会让你成长。克服语言就是香港生活的第一步。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为数不多的普通话讲得极好的香港本地朋友。一开始,我们用普通话交流,慢慢地演变成一半广东话一半普通话,再到用流利的广东话交谈。三个月的时间,其实你想学好也已经足够了。后来的几年,总有人问我,你是在香港出生的吧?广东话真的很地道,普通话也很好。我笑了笑,我想这就是生活给我的最大的肯定了。不过,如果你不会广东话,也不必担心。不说广东话也可以在香港好好生活,毕竟大湾区的发展,会让普通话更加普及。但是,如果你想更好地融入一个城市,学会当地的语言是了解这个城市最好的方式。 根据我身边的经验,学习粤语可能对北方的同学来得有点困难,不过这些东西都不是绝对的。有恒心,有毅力,都能够把一门语言学好。再说了,粤语在很多方面是非常接近普通话的。听懂了,接着不断地模仿发音和语法用法,就是我独特学习的方式。学会一门语言后,我觉得很神奇的一件事就是打开了另一扇生活的大门。当我用粤语和我的mentor (学校项目认识的导师)交流时,我发现,很多我们普通话里耳熟能详的俗语和生活经验都能在这样一门方言里找到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语言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内在表达的思想和理念是一致和相通的。这些他们过来人的人生哲学,都给了我往后几年里很多启发和领悟。
学习难
香港的学期和大陆高校有蛮大的不同。这里一般是9月份开学,12月底就可以放一个月的圣诞长假回家了。紧接着,就是1月份到5月份的第二个学期。 所以,香港的暑假特别漫长,从5月底考完试以后可以放假到9月,足足三个半月到四个月的暑假。这时候,好好利用起来,考驾照,做实习,都是对自己未来履历的规划。这其实也是香港教育的一个初衷,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校希望你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学有所用,在用中有所收获。虽然平常的生活都像打仗一样紧凑,但是暑假,就是让人自由发挥和好好规划职业生涯的一段宝贵时间。 平时的生活非常紧凑,充斥着group project(小组作业), reports(报告), presentation(演讲), essay(论文), mid-terms(期中考)以及 finals(期末考)。我甚至开玩笑式地和朋友说,每天我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一个学期通常是5门课,但是因为我的专业选择,我有三个学期是6门课。5门课的课业其实已经相当繁重了,6门课,我建议大家可以自行体会一下这酸爽的快感。还有,校园课程设置其实将每一部分的比重都安排得恰好,让人不能掉以轻心,一个小组作业没做好,原本的A可能就变成B+,这对绩点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尤其当你想要申请校内外的奖学金的时候。顺带一提,香港的奖学金非常丰厚,我的学习成绩算是中等而已。即使是我这样的"小土豆” (small potato,指没有影响力的小人物),也能拿到学校几万元的奖学金资助。我厉害的姐妹们,有的拿的是半奖,有的拿的是全奖,相当于学校每年除了给她十二万的学费资助,还补贴生活费呢。不仅读完了大学,还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所以,大家好好努力,来香港认真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生活欢
在香港的业余生活,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课余时间,我会和朋友走街串巷,去中环的IFC国际金融中心,尖沙咀的海港城,湾仔的日、月、星街等等。在香港,约上三两好友小聚,美食与维港美景,就是我每个学期忙碌过后的甜蜜幸福时刻。我特别爱吃,除了商场里的美食,九龙的大排档,观塘的海鲜,只要是我能想到的,我都会去试吃一番。如今,大家热爱的喜茶和鹿角巷也都开分店到了香港,喜欢奶茶的朋友们就可以约起来了呢。 还有一点,我爱看书,对于很多喜欢书的人来说,诚品书店就是我们的百宝盒。在这里,我可以买到喜欢的外文原版书,外文诗集以及被封禁的港台文学作品。所以尖沙咀,铜锣湾以及太古就成为我这个爱书人的宝藏地图。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买买买,吃吃吃,香港其实还有很多特色的艺术展和文化活动。比如享誉国际的世界性展览,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会在香港举办。所以,只要你有心留意,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里,你不仅能拓宽眼界还能学会艺术鉴赏。
不后悔
很多时刻,深夜未眠,我会一路回想自己过来的选择。但当想到,靠着高考成绩来到香港是对或错的时候,百转千回,我只有一个答案,没有错,我不后悔。 这座城市打造了今天独立、自主的我,可以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我。没有香港四年的磨练,我就不会从一个依赖父母的小宝宝变成别人眼里成熟懂事的大姐姐。我也有很多次因为组员甩锅而崩溃大哭,被歧视只能忍气吞声,孤单时一个人偷偷抹泪的时候。有次下班的时候,我看着这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为我而亮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哭了出来。讲起来自己也觉得好笑,但是一个人在外留学,确实是有很多脆弱时刻的。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报喜不报忧,因为我也害怕父母担心。当然,每个人都会想有个依靠,但我最后发现,当你孤身一人奋战的时候,你就真正地拥有了盔甲。 香港的生活,是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独立大写的人字,也算是达成了当年写在日记本里的小目标。我希望我的未来,也能站在更大更好的舞台,于你也是。希望我不成熟的小分享也对你有所帮助。 |